忠贞一世照千古 ——访李富春故居

  峥嵘岁月,长沙杰出之辈层出不穷,相对于黄兴、刘少奇、谭嗣同等名人,李富春的名字大众也许不熟知,但他为人民解放事业立过的不朽之功,值得我们铭记。

  3月22日,我来到位于长沙三兴街30号的李富春故居,这个被邓小平称为“大哥”的人,一辈子都献给了共产党,是共产党旅欧支部最早的党员之一,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阴雨绵绵,故居人不多,凭身份证便可入内参观,小青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李富春的生平徐徐展开。

  留法勤工俭学成长起来的革命家 

   

 

  1900年5月,李富春出生在长沙的一个贫寒家庭。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状况,从小便誓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斗。1919年10月,他远赴法国勤工俭学,革命生涯从此开始。

  到法国后,李富春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并积极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争取“生存权”、“求学权”的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的运动等多次政治斗争,逐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5年夏天,经组织批准,李富春回到一别将近六年的祖国。这位自远方归来的年轻的共产党员一回国,就迅速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

  李富春一生操劳,参加了许多次革命战争,从大革命、土地革命、地下斗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忠贞不渝,对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值一提的是,长征途中,在遵义会议上,李富春严厉批判“左”倾军事错误,为实际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俄界会议上,他严斥张国焘企图分裂党的严重错误,支持党中央继续北上的战略方针。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之一 

   

 

  “除了生平介绍,重点突出了李富春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工作人员介绍说,故居以图文陈列、书信、衣物等实物和多媒体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展示,其中,李富春赴苏联谈判时穿过的深蓝色呢子大衣,土黄色牛皮公文袋等原件都保留完整。

  新中国成立后,李富春全身心地投入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协助周恩来、陈云同志领导经济工作,全程参与编制国家“一五”计划,从国内前期准备、赴苏联进行长达半年多的谈判,到最后的签字,他历尽艰辛。

  为制订好计划,李富春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彻夜不眠。“一五”计划中,由苏联援建的156个工程项目是“重中之重”,李富春从编制设计、审查设计任务书,到选择厂址、组织施工、设备分交,他都一抓到底。

  最终,在他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下,156项建设工程几乎全部实现了预期目标,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效果堪称一流。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这样的大项目,从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为世人所瞩目。

  继“一五”计划之后,李富春又参加了“二五”、“三五”计划和其他重要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出了许多科学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如:重视调查研究,尊重经济规律,注意总结经验;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对生产、建设、生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不失指导和借鉴意义。

  “我始终把富春同志作为我的前辈、我的师长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00年,在纪念李富春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朱镕基脱稿讲道,原来,刚走进国家计委担任秘书的朱镕基才20多岁,第一个打交道的高层领导人就是李富春,自己生平听到的最重要的经济思想,就来自于李富春,所以一直对李富春充满敬仰。

  革命情侣拍成电影 

   

 

  故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李富春与妻子蔡畅的红色恋情,更是感人肺腑。

  蔡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妇联主席,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两人同为20世纪同龄人,同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同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仅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了非凡成就,也成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浪漫的“红色恋情”。

  他们一起同国民党左派合作参加国民革命;一起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坚持秘密斗争;一起建设革命根据地;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一起开辟东北解放区;一起迎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他们并肩相伴,度过了戎马倥偬的前半生。 2000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革命终身伴侣百年诞辰”邮票。

  2001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拍摄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相伴永远》,以李富春、蔡畅夫妇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由相识、相知、相爱,到相勉、相助、相慰,夫妻恩爱相伴的灿烂又充满激情的一生。

  李富春一身正气,为党为国操劳,却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不断责难和冲击,在1967年初所谓的“二月逆流”中甚至被诬为“黑俱乐部主任”,受到严重迫害。

  1975年1月,李富春在忧虑中因病去世,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致悼词,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诗人赵朴初为他题写的诗句:“岁寒松与柏,忠贞照千古”,是他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

 来源:新湖南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电话:0731-84174124
交流QQ群:451127801
关注我们
扫一扫